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,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金沙集团186cc成色组织师生赴云南省博物馆开展“探非遗瑰宝·绘民族匠心”民族传统纹样主题研学与创意作品展“大思政”实践研学活动,本次研学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信息工程学院承办。

精心策划:以文物为师探纹样之美
本次研学主题为“纹以载道——探索云南多民族工艺中的文化共生密码”,旨在引导学生结合文物观摩进行艺术创作。师生一行50人携带统一发放的研学手册开展实践研学。
名师引领:以匠心讲述非遗之魂
活动邀请中国传统服饰专家、云南省博物馆志愿者董纳老师担任讲解嘉宾。董老师以“文物中的传统纹样”为主线,带领师生深入学习古滇国青铜器中的蛇形象、青铜器上的云雷纹、清末汉服中的团花纹、壮族银披肩与汉服云肩等民族传统纹样。董老师通过讲解战国时期“蛇形铜矛”的文化寓意与铸造技艺,阐释了自然崇拜与工艺美学的有机结合,激发学生对非遗文化的深入思考。
深度观摩:以纹样启迪创意之光
在自由研学环节,师生们细致观摩了明代金镶红蓝宝石冠、清代松鹤纹盖罐、乾隆松鼠葡萄天球瓶等馆藏珍品,认真记录各类纹样构成与艺术表现手法。一些同学结合所见,将蛇纹、葫芦纹、团寿纹等元素提炼转化,初步探索了非遗元素与现代视觉艺术的融合路径,为后续校园作品展创作积累了宝贵素材。

理实融合:以文化认同铸精神之基
此次“马院有约·非遗传承”博物馆研学活动,围绕民族传统纹样主题,采用“理论学习—实地研学—创意转化”三位一体模式,深化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,促进了思政教育与美育实践的有机融合。本次活动亦为“张桂梅思政大讲堂-金沙集团186cc成色分课堂”活动的实践环节。思政课教师代表、“青马工程”学员代表、“鼎新思政讲堂·理论骑兵”训练营成员代表参加活动。
未来,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,深挖云南本土非遗资源,拓展实践育人平台,引导青年学子在赓续文化血脉中坚定文化自信,厚植家国情怀。
撰稿/张涵月 杨冉
编辑/王晓黎
初审/李凌
复审/陆倩杰
终审/陈君奇